玉溪古跡之“玉溪橋”
玉溪橋又叫州大橋,位于玉溪市紅塔區(qū)李棋街道辦事處金家邊社區(qū),玉溪一中附近的玉溪河(州大河)上。今為青石墩砌建而成的五孔石橋,橋長66.63米,寬9米,高約7米,橋面平整,鋪有瀝青,橋欄為白色大理石質(zhì),雕刻有花卉紋。該橋于2012年7月成為紅塔區(qū)重點(diǎn)文物保護(hù)單位,現(xiàn)已非主要交通要道,多為行人過往??坑裣恢幸粋?cè)的橋頭還有一棵四季常青的黃葛榕樹,已有兩三百年的樹齡,偉岸魁梧,枝繁葉茂,與玉溪橋相映成趣,既為玉溪橋增添了活力,也使其更顯清幽古樸。
今玉溪橋所在地明清時乃為新興州北達(dá)省會,南通嶍峨、新平、元江的要津,最早于此“架木為橋”,風(fēng)雨侵蝕下常腐常修,勞民傷財。明崇禎十年(1637),曾任禮部尚書的新興人雷躍龍主持修筑玉溪橋。他從長期著眼,掘地立下石墩六座,高一丈二尺,開五孔,建木欄瓦房19間于橋面,上懸雷躍龍書題木額“玉澗長虹”、“長橋臥波”二方,匾額均為金字黑底龍花紋邊。
早期玉溪橋可參考該圖
清康熙九年,知州耿文明重修玉溪橋;后因沙淤水溢橋上,五十二年知州任中宜又增高石墩三尺,仍覆瓦屋;乾隆十二年沙淤橋圮,知州徐正恩加石墩五尺,覆瓦房二十一間,橋之東西各建以坊;嘉慶四年(1799),知州劉嶙又增高4尺;光緒十三年(1887),知州周應(yīng)芳重修玉溪橋,彩畫金廊,橋的兩端,各懸一方“玉溪橋”扁額。
民國二十三年(1933),公路通車以后,此橋不適應(yīng)交通,遂拆除橋上屋坊,以巨木加寬,雷躍龍書的木額也下落不明。
民國三十六年(1947),邑人王世泰、周文卿等捐資會同當(dāng)時地方政府重修,集工匠拆木置石,沿舊石墩翻砌為半圓孔,并擴(kuò)寬橋石,加高石礅,全部置石構(gòu)成。
1966年,玉溪縣人民政府以國防公路標(biāo)準(zhǔn)將玉溪橋瀝青化,復(fù)以鋼筋混凝土澆灌T型梁。后幾經(jīng)修繕,最后成了今天的樣子。
關(guān)于玉溪橋,附近的李棋金家邊也流傳著一些有趣的傳說。相傳玉溪橋最早是木橋的時候,是由成年人剛好可以環(huán)抱的木頭樁搭建而成,過橋的時候要很小心,否則就會掉進(jìn)河里。后來郭井村委會一個叫王世泰的大地主捐資修建玉溪橋時,據(jù)說造橋的每一塊青石都是牛拉馬馱從龍馬山上拉來的,而且每塊石頭的大小幾乎都一樣。那時候沒有水泥,橋身完全是用炒過的黃豆面砌起來的。另外,玉溪橋正中的橋拱上原本還有一個立體的龍頭、龍尾雕塑,造型小巧生動,但是后來卻不知所蹤。
玉溪橋作為舊時玉溪的一處名勝
自古以來游人往來不絕
文人多有詩文吟詠
玉溪橋落成
玉瀧
溪凈蜃樓結(jié),濤翻鵲架橫。
撥云尋古渡,倚閣聽流鶯。
月魄臨波皎,柳蔭人檻明。
瓊瑤誰踏破,載詠道平平。
玉溪橋
毛琨
萬里乘槎客,尋幽到玉橋。
千峰圍碧落,一水下層霄。
龍臥蒼江隱,鸚鳴低樹搖。
前村何處去,隔岸鳥相招。
幾百年來,玉溪橋下的河水依舊靜靜地流淌著,然而歲月卻隨著河水的沖刷漸漸消逝。
站在玉溪橋上,張開雙手,輕撫著身前清涼的河風(fēng),昔日的美景卻早已不再。一座原本飽含歷史文化的古橋一步步變成了今天這樣一座披著現(xiàn)代化外衣的不起眼舊橋,一絲憂慮淡淡涌上心頭……
來源:玉溪博物
Hash:d8f622cb2f1c78751b26b8248f0090555bcbac9e
聲明:此文由 玉溪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