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崧山村古道場遺址(游記)
“臺商秘境”主題探索活動由“志遠天下行”精心策劃組織,不走尋常路,堅持小眾玩法,深度挖掘臺商本地人文歷史,講述那些普通景物背后不為人知的故事。
第一期活動——探索崧山村古道場遺址,于8月8日下午如期并圓滿完成。十幾個人頂著烈日酷暑,歷時三小時,徒步6.5公里山路,并在崧山村熱心人士的帶領(lǐng)下,深度解讀了崧山村的孫易彬故居、崧山小學(xué)、孝順?biāo)?、古道場遺址、進士第、東西花園、美峰水庫等各個著名景點和人文遺跡,受益匪淺。在此,要特別感謝崧山村委會的精心安排,感謝孫梅香和孫詩德等人的帶隊和精彩解說,同時也要感謝孫銘陽先生的極力推薦。
接下來,“志遠天下行”還會繼續(xù)不定期組織“臺商秘境” 主題探索活動,每一期所選的地方也都不一樣。如果你也想和我們一起,探索“臺商秘境”,那就快快加進我們吧。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回顧第一期“臺商秘境” ——探索崧山村古道場遺址的精彩過程吧:
因為要堅持小眾探秘,我們嚴格控制了報名人數(shù),最終只有十來人有幸獲得此次免費的采風(fēng)體驗名額。為避開中午的烈日酷暑,防止暴曬中暑,我們把活動時間安排在下午進行。下午兩點半,大家準(zhǔn)時集合,開著三輛車,一行人直奔崧山村。
孫易彬故居
三點整,抵達崧山村洋厝的孫易彬故居,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故居講解員——孫梅香,熱情地迎接著我們的到來,并為我們做了精彩的解說。
洋厝歸國華僑、抗日志士孫易彬故居建于1910年即清宣統(tǒng)二年,2007年被列入泉州名人故居,2012年被列入臺商區(qū)不可移動文物,2013年被授牌為閩南文化生態(tài)保護區(qū)臺商區(qū)展示點。
孫易彬(1920-1988),旅菲華僑,1936年在菲律賓參加抗日活動,1938年8月回國,1939年1月轉(zhuǎn)入抗日軍政大學(xué)學(xué)習(x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8年1月被縱隊直屬黨委記一等功,獲授“人民功臣”。1980年以正師職離休。
崧山小學(xué)
參觀完孫易彬故居,我們與講解員孫梅香在故居門前合影留念,隨后來到崧山小學(xué),開始我們今天的徒步探索之旅。
百年僑?!律叫W(xué),是崧山村先賢孫祉卿于1918年創(chuàng)辦。這座老式的校門,因為是石構(gòu)建筑,一度成為危房,差點被拆掉,但在村領(lǐng)導(dǎo)的力保下,成為崧山小學(xué)最珍貴的記憶。接下來準(zhǔn)備在旁邊設(shè)置一個留言板,打造成崧山學(xué)子們的網(wǎng)紅打卡點。
孝順?biāo)?/p>
在崧山小學(xué)的后山,有一座遠近聞名的石塔,它由洋厝村一位村民選址建造,用于安放其家族親人的骨灰,因此也被村民們稱作“孝順?biāo)?。石塔建成至今已?0年。
我們爬上這座只有一百多米高的小山頭,來到的石塔下,只見整座塔約有12米高,為磚石結(jié)構(gòu),塔身有四層,從上至下逐層收縮,第五層的塔尖似一根短小的細棒一般直指天空。登上十七級石階,看到正門兩旁刻著一副對聯(lián),左聯(lián)“石塔千尋承雨露”,右聯(lián)“園陵十畝報春暉”,橫批“進修家族陵塔”。由于石塔唯一的鐵門上了鎖,沒有鑰匙無法進入。站在塔底往山下俯瞰,一片綠油油的梯田盡收眼底,遠山掩映的村莊顯得格外寧靜和安詳。
石階古道
繼續(xù)前行,穿過一片田園,進入樹林,意外發(fā)現(xiàn)一條石階古道。根據(jù)崧山村的地理位置,應(yīng)該為元明清時期泉州至崇武古驛道的組成部分。孫詩德先生說,這個石階是舊時大坪通往下山村的村道,建美峰水庫時,下山村遷往霞美象林和伍厝。據(jù)孫銘陽先介紹,崧山村南北各現(xiàn)存一條古石階路。北面是通向五音村的“孫老爹官道”,是清代名宦孫蘭陔學(xué)生、兩廣總督徐廣縉捐建而成的。在千余年煌煌歷史演變過程中,古道在經(jīng)歷輝煌之后,又相繼隨風(fēng)而逝,但留些許路痕、轍印,供后人尋覓。
從古驛道上來到山頂,到處都是奇形怪狀的石頭,往左穿過一片矮木林,只見一塊用水泥平整的地面中央,搭建了一個臺子,有人說是水井,有人說是土灶?在這荒山野嶺里,顯得很突兀,你們覺得這個臺子是做什么用的呢?
古道場遺址
不多久,來到海拔僅200米的大坪山,神秘莫測的崧山古道場遺址,就藏在這里,也是我們此行重點要探索的目標(biāo)。我們剛到古道場遺址,就遇到在此等候的孫詩德先生。孫詩德先生熱心研究家鄉(xiāng)文化,經(jīng)常與孫銘陽老師、孫建輝先生等人,一同研究家鄉(xiāng)的人文歷史,甚至到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實地考察和求證。這次詩德先生有空陪同,特別是去大坪村參觀,因為有他在,方便了許多,非常感謝。
在崧山村,幾乎所有的村民都知道大坪山上有一座奇特的古代遺址,但無人知曉它的來龍去脈和用途。據(jù)了解,該遺址坐北朝南,恰好是正子午坐向,正對面山勢和緩,不遠處就是出???/a>,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風(fēng)水寶地。山頂有數(shù)個弧形石階,層層疊疊,從高空俯瞰,整座古道場可能呈蓮花圖案,蓮花在道教和佛教中都是代表吉祥。在東側(cè)三個石階上,分別用石頭砌起三座圓形石塔,石塔頂部已經(jīng)坍塌。石塔底部直徑3.32米,塔頂直徑2.2米,殘高2.4米。
現(xiàn)場曾立有一塊石碑,石碑正面豎刻“天官賜?!彼膫€大字,為道教術(shù)語,舊時用于祈福消災(zāi)的吉利話。背面上端刻著“元亨利貞”四個字,出自《易經(jīng)》,中間是一個八卦圖案,下方刻著“神卦驅(qū)煞降禎祥”七個字,字體均為楷書。根據(jù)碑刻基本可以確認該遺址是古代道教消災(zāi)祈福的道場,石塔可能是消災(zāi)祈福時使用的“烽火臺”。
據(jù)了解,為保護這塊意義重大的石碑和殘存的八卦圖案,不被破壞和盜走,崧山村委會已經(jīng)將其收藏起來,以便將來更好地展示和研究。
關(guān)于這三座石塔和遺址的功能和作用,近十來年,各方專家和媒體依舊爭論不休。雖然多數(shù)人認為是古道場遺址,但也有人說是風(fēng)水塔。因為年代過于久遠,又沒有留存下來的文獻記載,所以還有待進一步的挖掘和論證。你們認為這處遺址是做什么用的呢?
大坪進士第
大坪山下,便是大坪村,是崧山村三個自然村之一。大坪村有三座規(guī)模宏大的進士第和東、西花園,非常值得一看。
首先來到的是孫嶐進士第,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三進五開、出磚入石。雖然古厝內(nèi)部已顯破敗,但大門外石埕還存有旗桿石夾板兩對。進士第旁為其祖父故居,門外也立有旗桿石。據(jù)了解,這兩座古厝間留有一個約50厘米寬的小巷,傳說龍脈就從此巷過,留下清代大坪孫嶐家族“祖孫雙進士,一門五舉人”“父子恩元”等佳話。
在孫嶐進士第旁,有一幢兩層樓高的番仔樓特別顯眼。是上世紀50年代,由孫玉水和孫玉山兩兄弟合建的。雖然這座番仔樓已經(jīng)有六十多年的歷史,但看起來依舊保存完好,夾雜在村中閩南古厝與現(xiàn)代洋樓之間,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現(xiàn)如今,樓里仍住著一位86歲的老阿婆(孫玉水的兒媳),很是健談。離開時,還依依不舍與我們告別。
大坪東、西花園
大坪尚存東、西花園。19世紀初期,孫嶐曾孫孫蘭陔先建西園,19世紀中期,其子孫文圻在同一山巔建立東園。每園面積3000余平方米,兩園并肩,坐北朝南,前墻俱用長條石沿直線豎成疏柵狀,余墻則皆用塊石所壘成,后墻均呈半圓弧,左右四墻各作直線,兩園前部俱為居屋,各建三進雙護厝大廈一套,屋后及兩邊余地悉寬大,都用以建書齋“詁經(jīng)精室”及園林。由于歷史原因,西花園破壞比較嚴重,東花園保存則較為完善,現(xiàn)四周圍墻完好無損。
西花園,又稱孫蘭陔進士第,建于清嘉慶年間,距今約200余年,由圍墻、石埕、兩列并排大厝和書齋等組成,規(guī)模宏大。孫蘭陔進士第坐南朝北,三進五開間帶護厝,抬梁穿斗式木構(gòu)架,硬山式屋頂。因年久失修,屋面已倒塌過半。因歷史原因,目前僅余主體建筑和“尋樂堂”書齋墻體。
東花園,又稱孫文圻故居,建于清咸豐年間,距今160年左右。故居坐西北朝東南,三進五開間,抬梁穿斗式木構(gòu)架,硬山式屋頂,有東護厝,現(xiàn)尚有后代居住。
東花園內(nèi)孫文圻故居保存完好,尚有后裔居住。
正面圍墻完好無損,筆直的條石,有明顯的手工精細打磨過。
在故居后山的花園中,尚存一方一圓兩套石制凳桌,排列有序。
如果有時間,一定要留下來,和當(dāng)?shù)卮迕窳牧奶?,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關(guān)于大坪村進士第及其東、西花園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2018年在大坪村口的一處水塘中,撈出了10塊明清年間的旗桿石。原來據(jù)史料記載,崧山村孫氏自明代起先后出過3名進士、8名舉人,多人在朝為官,可見其人文鼎盛。
告別了熱心的詩德先生和大坪村民,我們繼續(xù)前往下一站——美峰水庫。途經(jīng)大坪村南100米外的一條小溪,又發(fā)現(xiàn)了一座的古石橋,傳說為大坪村的風(fēng)水橋。據(jù)志遠觀察,這座古橋為石墩石梁橋,東西走向,現(xiàn)存三孔四墩,殘長約20米,寬約1.5米。橋面各節(jié)由四條石板鋪成,兩側(cè)立有石欄桿。在橋的對面有一座小廟,據(jù)說是為紀念先人的。這座橋是舊時崧山村通往霞美及東園,還有鰲殼寺的主要道路。關(guān)于該古橋的更多信息,留待日后再深入研究吧。
美峰水庫
引水石渠,相信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此印象深刻吧。解放初期,為解決崧山村土地水資源貧瘠和田地灌溉問題,特意在山上建了畜水池和引水石渠,不僅達到營造“水隨山轉(zhuǎn)、山因水活”的灌溉植被作用,更有補給生活用水的實際作用。
引水石渠的下面,就是美峰水庫。美峰水庫屬小一型水庫,集雨面積僅3.7平方公里,總庫容204萬噸,有效庫容156萬噸,死庫容16噸,主要也是靠下雨蓄水。今年特別干旱,已經(jīng)幾個月沒下雨,整座美峰水庫干涸見底,只剩下低洼處的幾灘水,庫底可見大片的草皮,成了許多村民放羊之處,也吸引一大批白鷺來此棲息。遠遠望去,像是一片大草原,有一種荒涼之美。
美峰水庫也是欣賞日落的絕佳之處,雖然水庫無水,但在落日余暉下,竟也如此美好。離開美峰水庫準(zhǔn)備返程時,我們又偶遇壯麗的晚霞,趕緊停下腳步,記錄下這難得的絢麗景色。
下期活動預(yù)告
這次行程原計劃還要去探尋美峰水庫附近的兩座明清古墓和西竺寺,以及莊內(nèi)村的幾座古建筑。但由于時間的關(guān)系,我們只能遺憾錯過。崧山村由于歷史名人扎堆,文物古跡聚集之地,5平方公里的村子,已被專家們考查出的文物點就多達數(shù)十處,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探尋得完的,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慢慢發(fā)現(xiàn),慢慢研究。
下期活動預(yù)告——“臺商秘境”第二期主題探索活動,我們還將繼續(xù)走進崧山村,去探索崧山村“九嶺十八寨”之西磨寨的烽火傳奇,敬請期待。
圖文:志遠天下行,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盜圖截圖必究!
Hash:1307c6c7dd97f024b5069b6c5aeec2611cf67f3e
聲明:此文由 志遠天下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