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鏡頭 | 探訪窟窿山
攝影報道 | 朱海彬
6月1日,我去東方物探2256隊拍攝山地鉆施工的情景。在窟窿山,我再次體會了物探人的艱辛與不易。
窟窿山,滿是風化的窟窿。
窟窿山位于玉門油田青西作業(yè)區(qū)內,是典型高海拔山地,高寒、缺氧、多風,工區(qū)內最高海拔4586米的妖魔山,常年被積雪和冰川覆蓋,山上山下溫差劇烈,一日有四季。
早上8點40,我跟隨隊上的安全主管、副隊長三人從山腳下開始爬山。山上長了許多不知名的花草,綠油油的。隔不太遠,就能看見牧羊人搭建的簡易羊圈,向陽的山坡上遍布著大大小小的旱獺窩。
從山腳下開始向山頂進發(fā)。
“山地鉆,就在前面那個山上?!卑踩鞴苡檬种钢逶谠浦械纳?,氣喘吁吁地說。
“十點半能到吧?”我問。
“你想啥呢!”副隊長接過話,“望山跑死馬??粗?,12點能到就算不錯了。”
路過山地鉆帳篷時,司鉆的愛人要去給機組送午飯。一起同行,她正好也給我們當了向導。
邊走邊聊。她來自四川遂寧,老公叫何曉平,今年47歲,在物探隊干了近20年。
“這兩天路近多了,剛來時,每天我送飯來回都要4、5個小時?!彼呑哌吅臀覀冎v,“早上他們6點就出工,到晚上8點多才下山。遇到比較好打的點,一天能打5個點,碰上難打的,打不到兩個?!?/p>
15年前,2256隊曾征戰(zhàn)過窟窿山,當時動用了飛機支持作業(yè)。而現(xiàn)在,隨著嚴格的環(huán)保要求,工區(qū)內不允許推土機推路,從鉆井到放線、從采集到收線,所有的工作全部靠人抬肩扛。
坡度超過60度的山上,他們從半山腰往山頂抬鉆機。
身后山谷里,白色的冰仍未融化,六月在山頂也要穿上棉襖。
3個半小時,我們終于爬上了山頂,海拔已達到3700多米。他們剛好打完了一個點,正在搬點。機組有5人,一個井監(jiān)在下藥。剩下他們四人兩人一組,把山地鉆機拆開,用木棒抬起,在超過60度的山坡上抬起一百多斤的鉆機設備,每走一步都喊著號子。炮點的直線距離60米,可為了省些力氣走“之”字型山路,往往都超過一公里。
鉆工在另一個炮點位置開出放鉆機的小平臺。
鉆出的石塵彌漫,一個炮點要好幾個小時才能完成。
數字無言,但震撼心靈。每天,他們要在海拔接近4000米、含氧只有平原50%的山上,抬起二百斤的鉆機設備,行走近30公里的山路。在這樣的高原無人區(qū)里,可能只有物探人能創(chuàng)造這樣的奇跡。
搬完鉆機,他們開始吃午餐。
“上山容易下山難?!鄙仙綍r腿累,下山時腿軟。我的兩條腿已完全不受控制,踩著軟泥和碎石,腳在鞋子里左沖右突,感覺腳掌都要被揭掉了。
對我,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歷程??蓪允卦谏嚼锏你@井組來說,我的“這一次”,不過是他們三四個月、千次百次中最不值得一提一次。
道阻路險窟窿山,忠誠熱血物探人。想起巍然屹立在群山之巔的他們,我惟有肅然起敬。
平臺編輯:王歌
Hash:46d949deb34af596278ac52fa68312e3cc27517b
聲明:此文由 中國石油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