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 | 濟南老城有口歷經(jīng)滄桑的千年大鐘
古時,各地基本都有鐘樓或鼓樓的存在。中國古代報時的工具是擊鼓撞鐘,鼓樓擊鼓定更,鐘樓撞鐘報時?!澳汗某跨姟币辉~便來源于此。民國初年,隨著鐘表的廣泛使用,鐘鼓樓報時也就逐漸廢除了。
比如,在濟南,鐘樓的命運,算是比較有代表性地反映鐘樓的命運。在今縣西巷與大明湖路丁字路口處,有一高大磚砌臺基,這里是明清時期的鐘樓所在地,這座古臺是目前濟南市區(qū)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就是被列為濟南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鐘樓寺鐘樓臺基遺址。鐘樓寺鐘樓臺基遺址及以北的明湖居,即鐘樓寺舊址。
其實這口大鐘,有千年歷史啦!據(jù)地方史志記載,此鐘原在城里唐朝建立的開元寺內(nèi)。
“
明初洪武九年(1376)山東按察使司由青州遷來濟南,以原來的濟南府署為按察使司(即今濟南一中址),濟南府則將開元寺改建為府署(即今省政協(xié)址)。
”
改建時,寺內(nèi)的鐘樓亦需遷移,于是在大明湖南岸的原康和尚院西南隅另建鐘樓,將此鐘遷去。這口比人還高的大鐘,民間還廣為傳有一則哀聲鐘的故事。
據(jù)說,早時的某朝一百姓因受了冤屈而去找皇帝申冤,昏庸的皇帝根本不理會這事,此人申冤無門,一氣之下便跑到鑄鐘的冶鐵作坊,并縱身跳進熾熱、翻滾的鐵水里。時皇帝限定造鐘的工期快到,已不可能重?zé)掕F水,工匠們只好用這爐鐵水鑄造了鐘。因這鐘內(nèi)熔有冤屈的靈魂,故每撞鐘時,鐘聲里便有隱隱的哀嚎聲。
這口傳有哀聲的鐘,就是懸掛于開元寺的明昌鐘。又載,北宋末年,濟南開元寺一劉姓的和尚,曾率僧兵到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勤王,抗擊金兵,著于史冊。為了表示對和尚們的敬重和紀(jì)念,濟南的百姓于金明昌年間(1190~1195)集資鑄造了這口重一萬六千斤的大鐵鐘,并在開元寺內(nèi)建有一座高大的鐘樓,用以懸掛此鐘。因鐘鑄造于金章宗的明昌年間,幫以明昌鐘相稱,亭也因鐘而得名曰“明昌鐘亭”。該鐘除做佛事外,還于早晚和中午鳴鐘報時。時知府陳修于開元寺建敬事堂、琴鶴堂等料理公事,鐵鐘近在“衙門”左側(cè)。次年陳修征召章丘、鄒平兩縣200多名民夫,在康和尚院舊址筑臺建樓,將鐘移至新址。
建國前,鐘樓已坍塌,臺基上亂石斷磚,雜樹叢生,面目滄桑。臺基當(dāng)中扣著一口大鐵鐘,許多住在附近的孩子爬上臺基,撿起磚頭瓦塊砸的大鐘當(dāng)當(dāng)響。而今,大鐘已被挪到南豐祠明昌鐘亭內(nèi)。
2007年,大明湖景區(qū)擴建,鐘樓臺基遺址并入景區(qū)。2008年10月,濟南市的考古人員對鐘樓臺基遺址進行了一番清理。臺基南部保存尚好,臺基頂部僅遺留有道路和柱礎(chǔ)等建筑基址;在臺面上,他們發(fā)現(xiàn)了當(dāng)時的碑座,碑座長約1.15米,寬約0.64米。在對臺基四周的清理中,出土了器蓋、瓷碗、瓷杯、瓦當(dāng)?shù)让髑鍍纱?a href='/techan/21455' target=_blank>瓷器殘片;在臺基北部,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鐘樓階梯,現(xiàn)存長度約8.8米,寬約1.6米,高約4.4米,由青石筑成。
鐘樓臺基遺址是濟南市目前少有的明代建筑,作為老城區(qū)的重要組成部分,遺址有其獨特的歷史價值與文物價值。大明湖擴建后,此處為大明湖新景點 “明湖鐘”的重要組成部分。
Hash:1a446f56c25da48f1c7dfb6d9f95ac24e05e2ccd
聲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