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國寶”龍巖寺:主要建筑為金明時期,大定二年朝廷賜額
村子里的“國寶”龍巖寺:主要建筑為金明時期,大定二年朝廷賜額
瑞視覺與L兄的晉東南古建筑攝影之旅第一季,選擇在了有“全國文物第一縣”之稱的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
陵川縣下轄的禮義鎮(zhèn)居然有崔府君廟、南吉祥寺、北吉祥寺和龍巖寺4座古建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在無愧“全國文物第一鎮(zhèn)”的美譽。
禮義鎮(zhèn)4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的龍巖寺,位于縣城去鎮(zhèn)上的路邊梁泉村,距縣城約10公里,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上圖為無人機航拍的龍巖寺在梁泉村的位置。
據(jù)寺內(nèi)碑方記載,龍巖寺原名龍泉寺,為當?shù)匕傩掌碛昵蟾V?/p>
669(唐總章二年)又稱龍嚴寺,殿內(nèi)增塑佛像,供人們祈求頂拜。
1129年(金天會七年)僧惠耀主持創(chuàng)建過殿,1131年(金天會九年)增修法堂。
1162年(金大定二年),寺院主持到官府買額,朝廷賜額曰“龍巖寺”沿用至今。
1580年(明萬歷八年),又大興土木,葺補修繕。
現(xiàn)存正殿和寺內(nèi)其它主要建筑為金、明時期的建筑。
寺址坐北朝南,分為上下兩院,南北長58米,寬31.6米,總占地面積1832平方米。
上下兩院逐級而上,各院建在平臺之上,中軸線上依次排列有山門(再僅存基址)、過殿、正殿,東西兩側(cè)分布有鐘鼓樓(毀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垛樓、耳殿、禪房,現(xiàn)存過殿為金代遺物,其余皆為明代建筑。
現(xiàn)寺院中軸線南的山門和左廂房已不存,但過殿以北的建筑卻十分完整,其中下院的過殿和上院的后殿最具文物價值。
上圖為下院的過殿,建在五層砌筑的青石臺基上,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鋪以灰色筒板瓦,屋脊為陶灰色飛龍裝飾,兩邊龍吻對峙。
寺內(nèi)主體建筑過殿位于前院中軸線上,為1129年(金天會七年)所建,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殿前設有臺基高0.9米,磚砌而成。
屋頂單檐山式,灰瓦布頂。檐下柱頭斗拱一周,五鋪作單抄單下昂,補間無斗拱。主體梁架四椽栿,通檐用三柱,結(jié)構(gòu)規(guī)整古樸。
過殿前檐用四柱頂撐,柱頭有卷剎,施補間斗拱,昂為琴面式,斗拱用材碩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筑手法。
斗拱、梁架呈現(xiàn)唐宋早期建筑之風格。前檐明間設門,次間置窗,再明間為小板門,為后人所改制。四周檐柱石質(zhì),柱礎均覆盆式,刻有寶裝蓮瓣花飾,雕刻甚為精致。
兩山墻內(nèi)壁有壁畫,外鑲有金大定三年《龍巖寺記》石碑一通。
上圖為國殿內(nèi)供奉的神像。
過殿的背面,從北往南看。
龍巖寺后院的正殿,懸掛“大雄寶殿”牌匾。
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平面長方形,單檐懸山頂。正殿和寺內(nèi)其他建筑為明代建筑。龍巖寺具有較高的建筑歷史價值。
龍巖寺后院的正殿,懸掛“大雄寶殿”牌匾。
龍巖寺的梁架木構(gòu),體現(xiàn)出古代匠人高超的建筑技藝。
龍巖寺室內(nèi)山墻上的壁畫,隱約可見。
龍巖寺有前后兩院,主要建筑有過殿、正殿、配殿、廊廡等30余間。
上圖為過殿東側(cè)的配殿。
大雄寶殿走廊兩側(cè),存有二通完好的金代石碑。
東側(cè)這通,是金大定三年,由本縣平城人貞元年間進士趙安時撰寫的《龍巖寺記》,碑文以草、篆、隸、楷、行等多種字體鐫刻,書寫流暢,刻工精湛,書法價值較高。
大雄寶殿走廊西這通石碑,是金大定二十五年,由當?shù)氐泥l(xiāng)貢常謙撰寫的《新建龍巖寺法堂記》,真實地記錄著該寺的創(chuàng)建過程和歷史,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一說,寺名來自雄寶殿后面的這塊“龍巖”。
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禮義鎮(zhèn)梁泉村的龍巖寺,村子里的“國保(寶)”!
收藏
舉報
Hash:1bc205859d73308bf832e462a08e0d0fecac341a
聲明:此文由 瑞視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