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稱銜接中原與嶺南最早的古道!
在粵北連州
一條古道蜿蜒在雄山峻嶺之中
穿梭于鄉(xiāng)村田園之間
歷經(jīng)2000多年的風雨洗禮
滄桑著悠悠歲月
如今,刀光劍影早已湮滅
鼓角爭鳴逝于昨天
值得讓人涉足探究
這條古道上的滄桑故事和古老傳說
讓人說不盡,道不完……
這條古道便是連州秦漢古道
連州秦漢古道
銜接中原與嶺南最早的古道
南嶺逶迤,五嶺縱橫,在湘贛與桂粵間,自古形成諸多通道,粵西北連州市境內(nèi)騎田嶺(亦稱桂陽嶺)上的秦漢古道是銜接中原與嶺南最早的古驛道。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tǒng)一六國后,于公元前219年發(fā)動南征戰(zhàn)爭。據(jù)《淮南子·人間訓》記載:秦南征戰(zhàn)爭分兩次,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屠睢率領(lǐng)五十多萬大軍分五路南下攻擊閩浙與嶺南,出兵當年就攻下閩浙,攻嶺南遭到兩廣軍襲擊而大??;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軍在任囂和趙佗的率領(lǐng)下攻擊嶺南,秦軍勝,使百越之地納入了秦的版圖。
第一次戰(zhàn)爭失敗后,秦始皇總結(jié)“糧餉供應(yīng)不足”等失敗的教訓,決定“開靈渠,修新道”。一是在廣西興安境內(nèi)湘江與漓江之間修建一條人工運河,這條河被譽為“世界上最早的運河”;二是修通中原與嶺南鏈接的“新道”,這條道由湘至粵經(jīng)騎田嶺地段。任囂、趙佗大軍分三路挺進嶺南, 其中一路就是從騎田嶺南麓的連州順頭嶺翻過,順連江,下番禺(今廣州市)。南征戰(zhàn)爭勝利后,任囂任南海尉,趙佗任龍川令。秦亡,趙佗遵任囂遺囑,起兵扼守“陽山”、“湟溪”和“橫浦”嶺南三關(guān),建立南越國,自擁為“南越武王”,而“陽山關(guān)”即在順頭嶺。
東漢章帝時期(約公元76至82年),大司農(nóng)鄭宏奉命將順頭嶺一帶的秦漢古道拓寬至三米左右,用條塊麻石或青石鋪砌成嶺南通往中原的官道。《后漢書》卷三十三《鄭弘傳》載:“建初八年,(弘)代鄭眾為大司農(nóng)。舊交趾七郡貢獻轉(zhuǎn)運,皆從東冶(今福州),泛海而至,風波艱阻,沉溺相系。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于是夷通,至今遂為常路?!边@條古道逐成為嶺南通往京城的陸上“絲綢之路”,為當時被稱為“南蠻之地”的嶺南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文明。
根據(jù)相關(guān)史料佐證,從秦始皇南征開“新道”至今,騎田嶺古道已歷經(jīng)2000多年的風雨洗禮,比韶關(guān)乳源西京古道及韶關(guān)南雄梅關(guān)古道的歷史還要悠久,堪稱“銜接中原與嶺南最早的古道”。
連州秦漢古驛道
最具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古道
從秦始皇“開靈渠,修新道”平定嶺南到趙佗建南越國,這條古道內(nèi)聯(lián)外接,對內(nèi)帶來先進的中原文化和先進生產(chǎn)技術(shù),使嶺南的發(fā)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對外通過雷州半島最南端的徐聞港口連接東南亞諸國,中國自此有了與海外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
自唐代起,眾多文人騷客及朝中重臣從這條古道南下,與這條古道有著深厚淵源。唐 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韓愈被貶陽山任縣令,立“鳶飛魚躍”之大志;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劉禹錫被貶連州任刺史,開連州千年文脈。柳宗元同時被貶柳州,兩位摯友在這條古道的衡陽段相互贈詩擁別(柳宗元寫《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劉禹錫寫《別柳宗元》),一段至真友情傳為佳話;從這條古道走出過石文德、孟賓于、劉瞻等連州眾多文人,其中劉瞻官至唐代宰相,劉瞻:"安數(shù)畝之居,仍非己有,卻四方之賂,惟畏人知。"(《資治通鑒》),清廉之名,千古傳誦。周敦頤在這條古道邊的巾峰山下題“廉泉之源”警示后人,岳飛嶺南剿匪路經(jīng)此道,徐霞客在這條古道臨武段的巖洞“秀巖”留下游記……
唐代楊貴妃尤愛吃荔枝,唐玄宗為博紅顏一笑,屢派飛騎從遙遠的嶺南運送新鮮的荔枝至京城長安供其享用,“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保ㄌ啤ざ拍痢哆^華清宮絕句》)抨擊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驕奢淫逸和昏庸無道,道出唐代“快遞員”古道上的艱苦辛酸;另據(jù)史料載:“宋元豐年始,粵鹽遍湖南,肩挑販夫益至數(shù)十萬人,皆越山嶺避榷梲。”湖南眾多地方食用粵鹽,而運送食鹽僅靠挑夫肩挑背扛,數(shù)十萬挑夫沿著這條古道從湖南挑去家禽、藥材、食油等土特產(chǎn),挑回食鹽、海味等粵貨,斑斑的石板古道訴說著挑夫的辛酸歲月。由古道從中原帶來的“二月二”、“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節(jié)慶文化,以及“唱春牛”、“抬大神”、“舞火龍”、“唱馬燈”、“舞火獅”、“十樣錦”、“采茶戲”、“祁劇”等民間藝術(shù)亦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2017年,連州秦漢古道入選“2017中國十大古道”,被譽為“最具內(nèi)涵的古道”。專家認為,連州秦漢古道是早期南北交通運輸重要干線,并與陸海絲綢之路一起,構(gòu)成了嶺南與中原、長江流域的對內(nèi)聯(lián)系。同時,古道記錄了幾千年的歷史,朝代更迭、戰(zhàn)爭洗禮、商貿(mào)往來、貶官謫居,保留了豐富的歷史、人文和民俗資料,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在此交匯,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待讓人深究,奠定了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同時對廣東省申報海上絲綢之路這一文化遺產(chǎn)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可以這樣概括,連州秦漢古道是一條“兵道”,彌漫著遠古戰(zhàn)爭的刀光劍影;連州秦漢古道是一條“官道”,訴說著古代赴京趕考及被貶南下的滄桑變故;連州秦漢古道是一條“商道”,載記著南北及海外商品交流的興盛歲月;連州秦漢古道是一條“文道”,承載著嶺南與海外及中原文化交流的歷史平臺,連州秦漢古驛道是最具歷史文化內(nèi)涵的古道。
連州秦漢古道
已被徹底喚醒的千年古道
古橋、古井、古村、古碼頭、涼亭、伙鋪、石板路等是連州秦漢古道的古跡遺址,而歷經(jīng)2000多年的風雨滄桑,雖然許多古跡遺址已被破壞,但保存下來的頗多。
連州秦漢古道與湖南臨(臨武)連(連州)古道交界的茅結(jié)嶺段、連州順頭嶺南天門段、山洲村段、荒塘坪村段、元璧村段等地仍保留著30多公里的青石板路。順頭村自古就是秦漢古道上的驛站,由湖南等地挑夫商賈在此開鋪做生意繁衍成村,明末清初熱鬧非凡。村前有座涼亭,涼亭用厚厚的青石條砌成,北門石匾上刻著“廣蔭亭”,南門寫著“南天門”。由南天門出,一條用青石鋪就、寬約三米的古道順著山勢蜿蜒而下,這段古道共有800多級臺階,保存完好。
古道沿線的村莊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星子村在宋代就已成市,黃村是星子古堡之一,布局奇特,整體呈八卦圖狀,北臨荊楚古道,南濱湟水水道,為交通要沖。黎水村鍋耳樓盡顯嶺南建筑風格,訴說清代“一門三進士”的故事。在順頭嶺下,連接秦漢古道的是一條河流,這條河流就是古代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jīng)注》中,所記載的“洭水”的源頭?!皼鄙系陌着颉⑻漳笜蛑两袢匀晃∪灰倭?,風釆依然。
近年來,省、市及連州有關(guān)部門加大對連州秦漢古道保護開發(fā)力度,2015年“全球華人重走秦漢古道百公里徒步體驗賽”、2016年“連州首屆千人穿越秦漢古道徒步賽”、2017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連州站”等活動吸引了游客廣泛關(guān)注。2018年,廣東省決定對南粵11條古驛道的重點線路進行保護和修復,連州秦漢古驛道和連州豐陽至東陂古驛道榜上有名,兩條古道待修復的線路總長共103公里,其中連州豐陽至東陂古驛道約56公里,連州秦漢古驛道約47公里。據(jù)悉,連州秦漢古道將打造成以徒步為主的旅游路線,并結(jié)合歷史典故、節(jié)慶文化建成歷史文化教育基地;豐陽至東陂古道打造成以探訪傳統(tǒng)古村落為主的紅色教育基地旅游路線。其中“山塘順頭嶺南天門段”和“東陂至前江鋪段”作為示范段進行打造,這兩條“古驛道旅游線路”也將于2018年國慶期間推出,為廣大游客提供融歷史文化與自然風光與一體的全新旅游景點。
如今,沉睡已久的連州秦漢古道已被徹底喚醒,它正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春風,煥發(fā)著無限的光彩和活力!
黎水村鍋耳樓
古道上的碑記
南天門古道上的石階
陶母橋
順頭嶺村古道
茅結(jié)嶺地段古道
古道上的石拱橋
南門水古橋
古道民俗——唱春牛
懷清亭
古道邊的古泉
古店鋪
歷史的滄桑
古道邊上的石刻
古碼頭
古亭·古道
歲月的痕跡
文:邱勁松 圖:潘賢強、張仁敏、邱勁松
編輯:林偉杰
他們打通了連州農(nóng)田的“任督”二脈!
連州啟動防風防汛Ⅳ級應(yīng)急響應(yīng),未來一周天氣將這樣……
進入誤食毒蘑菇高發(fā)期,這些路邊的蘑菇你別采!(附識別秘籍)
Hash:d388d4d4c6a6cdc69d2e927cdc8f926ccff48ccc
聲明:此文由 連州發(fā)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