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 | 漫話大明湖畔古水仙祠
在濟南大明湖的北岸舊時有一座古水仙祠。清代劉鶚于光緒年間多次來濟南,并曾長時間安家于此。他于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在《繡像小說》雜志連載長篇小說《老殘游記》,內(nèi)中對古水仙祠是這樣描寫的:到了鐵公祠前,“進了大門,正面便是鐵公享堂,朝東便是一個荷池。繞著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東面,就是個圓門。圓門東邊有三間舊房,有個破匾,上題‘古水仙祠’四個字。祠前一副破舊對聯(lián),寫的是‘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過了水仙祠,仍舊上了船,蕩到歷下亭的后面?!?/p>
這乃迄今為止所能查到的關(guān)于古水仙祠最早的記錄。然而《老殘游記》畢竟是部小說,雖然對濟南景物的描述完全寫實,100多年來即使在濟南也無人指摘,但終歸有所旁證才好。
2016年6月,文友劉書龍贈我由其選編的《民國濟南風情》一書。書內(nèi)收錄的民國時期的文章中,有三篇提到古水仙祠。這些當時的游記足以佐證古水仙祠的真實存在。
作者大炮發(fā)表于1936年的《大明湖之雨》寫道:“到了祠前上岸,瞻仰了鐵先生的享堂,默默的敬了一番,繞過了荷池,又去看了看古水仙祠,讀了一遍早已念熟了的‘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的對聯(lián)?!绷贪l(fā)表于1943年的《春憶濟南》寫道:“去年春天曾經(jīng)旅居過三月的濟南”,那么可以推斷1942年時,古水仙祠尚在。
2016年,我還看到一冊由沈紹南編成于1923年的《榆西精舍集明湖聯(lián)句》,書中輯錄了“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作者為高寒生。由此亦可推知古水仙祠的存在。作者高寒生尚沒有查到任何生平資料。
古水仙祠祀主為誰?今人往往把古水仙祠與藕神祠混為一談,似乎古水仙祠是藕神祠的另名。1998年,大明湖公園借原南豐祠房屋院落恢復(fù)重建藕神祠,正中的藕神坐像宋代仕女妝扮,手持卷軸,乃是按照清代文人的意愿,以李清照的形象塑造的。祠門西東兩側(cè)分別懸掛的中英文簡介牌(后維修時摘除),開頭一句即為“藕神祠又稱‘水仙祠’”。而從清代和民國年間的眾多文獻與地圖可知,兩祠同時存在,古水仙祠在鐵公祠東,藕神祠在鐵公祠西,相距約200米。
其實,這里的“水仙”即“水神”。漢代《越絕書》記載:春秋時伍子胥被吳王夫差逼迫自殺,沉尸深江,歸神大海,從此仿佛波濤間常常傳來他激憤的聲音,“后世稱述,蓋子胥,水仙也?!睎|晉《神仙傳》說,郭璞死后“為水仙伯”。前秦《拾遺記》卷十“洞庭山”條寫道:屈原以忠見斥,被王逼逐,乃赴清泠之水。“楚人思慕,謂之水仙”,“為之立祠,漢末猶在”。
在《紅樓夢》第43回“閑取樂偶攢金慶壽,不了情暫撮土為香”里,茗煙提議去不遠處的水仙庵借香爐,賈寶玉道:“這水仙庵里面因供的是洛神,故名水仙庵?!?/p>
現(xiàn)在臺灣、福建、廣東多有廟宇主祀大禹,奉其為“水仙尊王”“水仙圣王”,臺灣、福建一般配祀伍子胥、屈原、王勃、李白,統(tǒng)稱水仙諸王。
自古以來,江河湖海的“水仙”“水神”還有很多,比如玄冥、馮夷(河伯)、陽侯、晏戌子等等。清代時大明湖南北岸就各有一座晏公廟,至今仍有相關(guān)建筑存焉。但是中國人最為熟知、廣為崇拜的水神要數(shù)龍王。大明湖畔這座水仙祠應(yīng)該就是龍王廟。
將龍王稱作水仙、水仙王的古往今來并不鮮見。近的像廣東省東莞市麻涌鎮(zhèn),至今在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七,都要以各種方式慶祝龍王生日,祈求龍王保佑,將這一天稱作“水仙誕”。遠的講,宋代杭州西湖邊的水仙王廟祭祀的就是龍王。
南宋乾道五年(1169)《臨安志》言:西湖(亦名錢塘湖)“廣潤龍君祠即水仙王廟”。清康熙《錢塘縣志》曰:“嘉澤龍王廟,即古水仙王廟,俗稱龍王堂,在錢塘門外。”“廟額曰嘉澤。”
西湖水仙王事始見于北宋蘇軾筆下。蘇軾詩《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第二首“水光瀲滟晴方好”古今傳誦,第一首則不入選本,鮮為人知。其辭曰:
朝曦迎客艷重岡,
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
一杯當屬水仙王。
(湖上有水仙王廟)
蘇軾還有一首《書林逋詩后》,詩的最后四句是:
我笑吳人不好事,
不然配食水仙王,
一盞寒泉薦秋菊。
(湖上有水仙王廟)
兩首詩結(jié)尾處蘇軾的自注一模一樣。蘇軾所講的水仙王廟就是西湖龍王廟。
《書林逋詩后》的最后兩句的意思是,不然的話,讓林逋陪祀水仙王,在他們面前供獻上一盞代酒的寒泉和幾枝清雅的秋菊。由此可知,“一盞寒泉薦秋菊”與水仙王即龍王是有緊密的歷史關(guān)聯(lián)的,所以本文前面說,用蘇軾這句詩作楹聯(lián)的大明湖古水仙祠,應(yīng)該也是龍王廟,雖然道理并不充分,但說它祀主是別的什么神,目前還真拿不出丁點根據(jù)來。
再說大明湖古水仙祠的下聯(lián)“三更畫船穿藕花”,這是高寒生專門構(gòu)撰的對句嗎?不是的,因為它明顯地與上聯(lián)平仄不諧,如果特意屬對,平聲字“船”則可改用仄聲字“舫”之類。它亦乃一成句,摘自南宋陸游的《同何元立賞荷花追懷鏡湖舊游》詩。
“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 是一副集句聯(lián),應(yīng)該說很精彩,盡管它離龍王或者說水仙水神的主題稍遠。寒泉、秋菊、畫船與藕花,這些都是濟南風景的重要元素,集于一聯(lián)實在難得,無怪乎深受濟南人喜愛,以致難以割舍,沒有了水仙祠,就把它掛在藕神祠里。
古時文人雅士喜歡吟詩作對,遇見大明湖這般文氣沉郁、姿容絕勝的城中園林,自然不肯放過。有多種文獻記載,昔日大明湖上對聯(lián)之多不輸杭州西湖,尤其是畫舫上的匾額門聯(lián),于三江五湖更屬迥然獨秀??上гS多佳構(gòu)因?qū)医?jīng)戰(zhàn)火動亂,又不見著錄,而湮滅無聞;有的則不為主事者知聞及重視,或因時過境遷,新址難選,而仍舊深藏于故紙中。由此可知,“一盞寒泉薦秋菊,三更畫船穿藕花”,能夠因劉鶚的《老殘游記》而名世,又借李清照的光,因藕神祠而重現(xiàn),這是一件多么值得慶幸的事??!這副楹聯(lián)不能僅僅從大明湖或者濟南的名聯(lián)的角度,來認識它看待它。它緊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戶戶垂楊”“云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等名聯(lián)之后,已經(jīng)成為濟南的歷史記憶、詩性標志和生命境界。
愿更多的濟南優(yōu)秀傳世楹聯(lián)能夠枯木逢春,重現(xiàn)生機,裝點我們不再風神瀟灑的城市,滋養(yǎng)我們不曾優(yōu)悠典雅的心靈。
當然,如果能重建水仙祠,則更是令濟南文脈賡續(xù)、湖山增輝的風雅之舉了。
Hash:0f80a68875ad2c0f6ff2505555cdcfd5bb1fcc44
聲明:此文由 明府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