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洪洞:姑射山乾元山傳說
洪洞是山西第一人口大縣,同時也是享譽全國的歷史文化名縣。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發(fā)祥地之一,這里自然風(fēng)光雄偉綺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文物古跡星羅棋布,人文資源古老獨特,民俗風(fēng)情絢麗多彩。大槐樹尋根祭祖節(jié),向世人展示了洪洞大槐樹悠久的移民歷史,同時,對增強大槐樹后裔及全球華人的凝聚力,架起洪洞與各地之間的友誼橋,促進洪洞與外界更加廣泛地溝通、交流與協(xié)作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中華民族同根同祖、和諧相處的真實寫照。
乾元山,位于洪洞縣城西14.5公里處,距離萬安鎮(zhèn)3.5公里,其山清拔雄峻,道路彎腰迂回,山上有一座元陽觀,元陽觀分上下兩觀,總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殿宇氣勢磅礴,巍峨壯麗。是一座具有四千余年歷史的古道場,被譽為“中武當(dāng)”。站在高處,遠遠望去,以乾元山為主峰,其余九個山頭為陪襯的整個山勢,宛若一朵盛開的蓮花,主峰正好位于花蕊的位置。乾元山是集“九九歸(龜)一”與“荷花心”為一體的絕佳風(fēng)水寶地。這里有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說:“乾元山太乙真人送靈珠子降世,金光洞哪咤太子現(xiàn)蓮花化身”。觀下面有一個魚形山和一個魚形壑相互偎依天然形成的太極圖,大自然的天斧神功真是奇妙神奇,令人嘆為觀之。
乾元山為道教名山,居數(shù)千年歷史,相傳太上老君,西行登臨乾元山,元始元尊曾在此辟谷修煉,堯舜二帝在此設(shè)壇祭天,三太子魂赴金光洞拜師療傷,千年來道人數(shù)以千計,開山鼻祖為太乙真人,18歲進入昆侖學(xué)道十年修成,奉師命下山來到姑射仙境,在金光洞修成真度劫,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傳奇故事。
在中國道教的發(fā)展歷程中,地處洪洞的乾元山,既是古人類生存延續(xù)的地方,又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風(fēng)水,迎合了道家隱居修行的愿望。這就使乾元山具備了成為道教名山的人文因素和自然條件。從堯、舜到商周時期,洪洞都處于政治重鎮(zhèn)的地理位置,在洪洞境內(nèi)發(fā)掘出土的西周古墓群、青銅器、甲骨文等一批古代遺跡和重要文物,可以進一步證實,以商周大戰(zhàn)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封神演義》,不能不受洪洞乾元山的影響。
據(jù)民間傳說,早在東周時就有吳真人潛入乾元山中秘傳《金蓮道法》,收徒數(shù)百計,后金蓮道法在人間秘傳數(shù)十代,達七八百年之久。到北朝550年,靈寶派葛天師傳人劉道玄天師到山中傳《靈寶經(jīng)》聚眾修道。金代有常元子真人帶度牒到山中布太一道。有文獻記載,元代中葉,全真教盛,各門派紛紛歸附。邱祖龍門第四代傳人到山中修觀開派傳道至今十九代。清朝中葉又有太乙法脈傳人肖合才到乾元山傳道弘法。因此,乾元山道學(xué)融合了全真教與太乙法脈之所長,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特點。
乾元山一直香火不斷,修道之人很早就在這里搭茅做庵,依穴修真,這些茅庵穴洞或許就是最早的元陽觀。但年代久遠,廟觀頗多損毀?,F(xiàn)存建筑多為清朝時期修建。山上有碑文記載:大清朝康熙已卯歲,斯地間發(fā)出輝光,炫耀故里,居人甚奇之,至一夕,忽雷風(fēng)大作,掀天揭地。時空中競樹一七星旗,魏魏蕩蕩,雄杰高揚,四方乘勝者,無不駭然稱異。乾元山得七星旗,乃九龍盤旋之移,是固地樂神者也,正不可不立祠以壯威靈,尤不可(不)主持以奉香(火)。真武真人云陽成隨攜山主衛(wèi)呈祥、舉人劉國棠不殫辛勤,不無寒署,用二十余載,捐募創(chuàng)建乾元山元陽觀諸殿,觀貌頗為可觀……
現(xiàn)存元陽觀依山而建,三層建筑,地基參差,建之一層高一丈,以36孔古磚窯為基,在上面架木為殿,供奉神靈。
拾階而上,穿過古樸的山門,就到了元陽觀的第一層。這一層是玉虛宮,為近年所重修。玉虛宮是由三清大殿、千神殿、萬仙殿、太乙殿、祖師殿、文圣殿、武圣殿七座神殿組成的一組建筑,精致小巧卻十分威儀。在玉虛宮后西南側(cè),有一個幽靜的小院,里面建筑都是清朝時期留下來的磚石結(jié)構(gòu)的房屋,帶有濃重的時代風(fēng)格。
在玉虛宮的正后方,有兩處重要的古建筑。一是團龍影壁。另一處是洪元樓門庭,又叫北天門。北天門兩邊是古磚窯,與門庭連成一個整體。門洞很深,內(nèi)壁嵌有清代修觀的功德碑。沿著門洞內(nèi)陡峭的石階往上走,就到了元陽觀的最高處。
站在洪元樓的屋頂上,可以看到附近山頭上的魁星樓遺址,也能看到乾元山仙人頭奇觀。極目遠眺,映入眼簾的是形狀各異的溝溝壑壑。這里沒有險石奇峰,也沒有小橋流水,它的獨特氣質(zhì)就在于群山環(huán)繞,縈回幽邃,儉樸而自在,曠達而凝重。
元陽觀內(nèi)這面是一字形團龍影壁,通體用磚建成。影壁中間鑲嵌著由六塊琉璃磚燒制而成的獨龍圖案。圖案長寬各133厘米,用竹節(jié)和祥云為邊。龍身盤成蓮花形狀,一條后肢伸到右下方,一條前肢則舉到左上方,使整條龍斜向拉開。龍首位于畫面中心偏左,而中心偏右處,一只龍爪緊抓一帶孔球狀物,球狀物下方,一鳥嘴人形的童子微微抱拳,立于龍身之上,與龍互望。龍身周圍波浪祥云環(huán)繞,四角飾以蓮花,龍身尚有一朵,左下角為半蓮。
縱觀整個龍壁,龍身細長,盤曲如蛇;龍尾婉轉(zhuǎn),搖擺有力;龍頭短小,牙張目厲;龍爪如鐮,殺氣騰騰,這些都是元代龍圖案的特征,區(qū)別于其它朝代。而龍壁獨特的構(gòu)圖,也向我們傳達了很多的文化信息。
乾元山元陽觀修太乙道法與全真道法,兩者互相融合,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道場法事。
現(xiàn)在的乾元山元陽觀道眾,仍保持食素,是為持齋奉道。
元陽觀道眾每逢朔、望日,重要節(jié)日,祖師圣誕,都要舉行祝壽、慶賀等典禮,這些常行的儀規(guī)統(tǒng)屬齋醮科儀。
由于清王朝連續(xù)修復(fù),規(guī)模較大,元陽觀隨稱為我國北方著名道教宮觀。山中還有“老君葫蘆溝”“仙人頭山”“太乙宮”“哪吒殿”“蓮花閣”“古法臺”“渡仙橋”“龍頭山”“八仙亭”“古山門”……等大批極具價值的人文景觀和遺址,濃縮著華夏上下五千年文明精髓,深藏著中華民族的發(fā)祥的根。每年二月十五日為老君舉行壽誕吉慶法會,沿襲至今,人數(shù)眾多,場面龐大。
Hash:9ae5ed9e5cdb3c77c5dc74d25b807887a41d0348
聲明:此文由 洪洞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