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上海有過三座外白渡橋?!
Story
她,歷經(jīng)了百年風雨,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見證了上海從開埠到今天的滄桑巨變。她,是上海人心目中的“外婆橋”—— 外白渡橋。
那么問題來了,儂曉得伐?外白渡橋的名字是怎么來的?“白”又是什么意思呢?…… 今天,就跟著小交一起來看看她的故事吧~
老上海人都不一定知道哦↑
對她最初的印象,還是小交小時候看《情深深雨濛濛》依萍跳河的那段戲。她唱著歌在橋上縱身一躍,在成就愛情的同時,也把那造型獨特的大橋,深深地印在了每位觀眾的腦海里。
《情深深雨蒙蒙》劇照↑
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文學影視作品中,外白渡橋總散發(fā)著上海獨特的文藝情調(diào),成為這座城市的符號與象征。矛盾長篇小說《子夜》的第一個場景便描寫了外白渡橋,《半生緣》、《上海倫巴》和《蘇州河》里的外白渡橋,浪漫里透著傷感。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影片《太陽帝國》中,二戰(zhàn)時外白渡橋上慌忙逃難的人群和從橋上走過的日軍部隊,仿佛是對真實歷史的再現(xiàn)。
《上海灘》劇照↑
《大上海》劇照↑
《小時代》劇照↑
《大灌籃》劇照↑
三代“外白渡橋”
外白渡橋是連接黃浦區(qū)與虹口區(qū)的過河通道,位于蘇州河匯入黃浦江口附近,是 中國第一座全鋼結(jié)構(gòu)鉚接橋梁和僅存的不等高桁架結(jié)構(gòu)橋梁。
1856年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成,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
▲威爾斯橋
它是由供職于怡和祥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祥行的韋韌、霍梅等20人湊資組起的“蘇州河橋梁公司”投資建造的。橋長137.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只駛過時須起吊。
造橋純粹為牟利的威爾斯等人曾聲稱,人行需交“過橋稅”,且只向華人收稅,外橋車輛及仆役一概免去。繼之,上海居民憤起抗爭,粵人詹若愚就在今日的山西路口設置義渡,免費接送兩岸過路華人,以示不屈。
1876年
第二代外白渡橋建成,定名為“公園橋”。
租界工部局迫于眾怒難犯,于1876年在威爾斯橋近側(cè)造了木質(zhì)浮橋,過橋免費。因其毗鄰外灘公園,定名為“公園橋”。
從此,這里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收購后拆除。
1907年
第三代外白渡橋建成,并沿用至今。
▲1907年,建設中的外白渡橋
▲從蘇州河岸眺望外白渡橋,遠處建筑為禮查飯店和俄羅斯駐滬總領事館
到了光緒年間,木橋幾經(jīng)補修,已不能適應交通發(fā)展的需要,工部局決定另建鋼橋代替。光緒32年(1906年),打下第一根樁,第二年竣工。該橋上部結(jié)構(gòu)為下承式筒支鉚接鋼珩架,下部結(jié)構(gòu)為木樁基礎鋼筋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兩孔跨經(jīng)組合各52.12米,梁底標高5.75米,橋面鋪設電車軌道。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橋。
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白”是什么意思呢?
原來上海話中稱 坐船過河為“擺渡”,外白渡橋正處在當年蘇州河溯流而上的第一個渡口附近。因此, “外擺渡”或“頭擺渡”成了當?shù)厝藢Χ煽诘姆Q呼。
由于公園橋過橋一律不收費,上海方言里以 “白”字表示不用付錢的意思,“白”字又與“擺”字的發(fā)音近似,久而久之,“擺渡”變成了“白渡”,外白渡橋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了下來。
如今的外白渡橋于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車,在橋碑上也能看到1907年建成的字樣。由于其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設計,外白渡橋成為上海的標志之一,同時也是上海的現(xiàn)代化和工業(yè)化的象征。
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將外白渡橋列為優(yōu)秀歷史保護建筑之一。
小交
你還知道哪些橋的故事呢? 歡迎留言與大家分享喲~
部分來源:上海虹口、看看新聞、青年報
攝影、視頻、編輯:韓菁
來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將這樣建設!一大波重大交通項目明確了
400年歷史!上海此處驚現(xiàn)大片古代建筑物!美得像故宮
注意!這個地方臨時關閉,未來將與上海這條軌交線實現(xiàn)通道換乘
Hash:15f77803cde70d88b8f8e60ced205e5b8ab30429
聲明:此文由 發(fā)現(xiàn)大上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